杨爱华:立于专业,归于综合,融于时代

来源:     发布日期:2023-04-12 15:26         关注:

202348日,作为第58·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分论坛之一,第二届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。本次研讨会以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主题,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,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、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、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。

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、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爱华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、潍坊学院党委书记李东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、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增国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、新未来在线教育集团董事长黄贵洲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秘书长、四川大学双创学院专职副院长吴迪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秘书长、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施永川等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。会议三个阶段分别由黄贵洲、吴迪、姚栋华主持。

A6E3F


在研讨会上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、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爱华,作了题为《立于专业,归于综合,融于时代——数字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》的主旨报告。以下为报告简要内容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“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”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进行统筹安排、一体部署,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。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事业具有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作用。高等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,培育创新人才。

任何时代下,知识、能力都是创新人才的“硬实力”,同时创新人才还需有创新精神、创新内驱力、创新人格等“软实力”作为必备素养,这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。

数字化时代,让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。如:教育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,发生根本性转变;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化,可以通过数字化、立体化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,受教育者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资源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、降低教育成本,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。

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高校要紧跟步伐,以数字化教育回应时代呼唤,培养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人才。具体来说,要做到立于专业、归于综合、融于时代。

741D3


1.立于专业

数字时代创新人才培养,首先要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。

在专业知识方面,要建设高质量专业课程体系,同时要加强学风和教风,引导教师潜心教育,学生潜心学术钻研。在教育过程中的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,要严抓师德师风,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。

在专业能力方面,要通过实验课、专业实习、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,高校可通过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等方式,为学生开展项目制科研、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、寻求教师指导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,充分鼓励学生开展专业实践锻炼。

2.归于综合

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,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也是创新人才重要“硬实力”。

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,其次高校要加强通识教育,拓宽学生视野,让学生拥有宽厚的知识储备。

高校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,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、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,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,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合作能力等。

创新人才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、创新内驱力、创新人格等“软实力”。在培养过程中,要保护好学生的差异性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;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责任担当;要练就学生懂包容、会合作、吃苦耐劳、宽容失败等创新人格,这些软实力的培养,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课堂输出,更要注重在学生知识、能力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渗透,在持续不断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打磨提升。

3.融于时代

在数字时代下培养创新人才,既要以数字化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,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数字化时代必需的知识和技能,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。

其次,当我们享受数字化给教育带来红利时,一定要前瞻性的思考,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育上的挑战。以ChatGPT为例,作为智能的科技工具,ChatGPT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、知识,帮助我们快速提炼获取信息内容的同时,也会动摇我们原有的对人存在意义的追问,以及对教育的理解、判断和追求产生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焦虑。由于缺乏过程思考,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,对创新人才培养要求造成负面影响。智能机器人的教育缺少情感交互,可能导致受教育者情绪麻木,产生无趣,抑郁的生活状态。同时,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必然带有本土文化、历史、价值观念,东西方历史文化、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可能在工具使用中暴露出来,极容易给学生价值观念带来冲击。此外,信息参差不齐,以及不恰当使用,也将带来错误的行为示范,如:用chatGPT通过各类考试、代为撰写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,等等。

面对这些问题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,更需要我们重视创新精神、创新内驱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,确保软、硬实力两手抓,两手硬。要通过教育理念的植入,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建设,通过丰富“三全育人”的内涵和模式,提供与学生硬实力教育相匹配的软实力培养支持。硬实力是创新的工具,让我们拥有创新的能力;软实力是创新的灵魂,让我们有持续和谐的创新能力。

   这也是在数字化时代下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,高校培养的创新性人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。

9BF3B


责任编辑:曹瑶瑶
版权所有:http://giie.swjtu.edu.cn转载请注明出处

联系方式

关注我们的微信

Copyright 2015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